锡马、汉马、冬训简略复盘,以及伤病管理和接下来注定艰苦的夏训

注:这篇写于四月下旬,汉马完赛后。

能带着PB进入调整期,过去的冬训和两次比赛算是满意。不过满意也有程度之分,训练比赛中经验和大坑总结出来,希望对自己和其他跑友有些用。这篇文章会有以下部分:

  • 两次比赛简略复盘
  • 冬训小总结
  • 伤病管理的迷思
  • 夏训计划和目标

比赛复盘

通过汉马钟点拱门后,和往常一样按下跑表停止键,才发现异常——从30K计时点通过后,就再也没看过手表和计时点大表,后面12K随性发挥反而让这次汉马意外PB,虽然也只有10秒。这种情况不多见,尤其对于我这种掉速型选手,30K过后崩到天昏地暗(M配速+30s以上)才是常态,负分段可望而不可求。

毫无疑问汉马体感最好,30K之后一直在捡人,最后出了东湖还能加速。锡马则是35K后咬牙切齿仍然看着配速一点点掉下去。

汉马前半程(1:26:24)比锡马(1:26:16)还慢个几秒,后半程路线上的大小坡和天气,两次比赛半斤八两。所以最后2.195K的加速是否有赖于汉马30-40K东湖这段随心所欲发挥呢?

我的结论是,还真不好说!作为拿了文科文凭的理工科,数据更值得信任。于是我把两次比赛的分段时间进行处理,主要对比了分段配速环比变化(change)和分段配速与平均配速差别(diff):

分段配速同比赛对比(自制)

粉色为change,蓝色为diff,纵轴单位为秒。两次比赛的配速差别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惨不忍睹的30K开始掉速,最后2.195回光返照。但两次比赛有所区别:汉马30K后掉速幅度越来越小,35K和40K两个分段已经能维持配速。

锡马则是义无反顾地跌到4’15″,而看蓝线,从20K开始锡马一直在缓慢掉速,就当时一边心里骂着往返的大坡一边维持配速——还不能全力,要为最后做准备。

一个赛跑选手就像个守财奴,对于自己的体力总是斤斤计较,他得时时刻刻知道自己花费了多少体力,接下来 还要付出多少。他只想在自己正好不需要用钱的那一刻破产。

[美]约翰·帕克. 雨中的3分58秒. 四川人民出版社. Kindle 版本.

赛后我读了去程火车上一个大哥推荐的这本书,看到这一段简直要拍桌叫好。锡马完赛后一周我的静息心率都没恢复,稍微走两步就突突突跳,所以当时在2018无锡马拉松赛记,达成了冬训目标中,我觉得这种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的比赛体验非常难得。记得沪上大神“跑步的脚跟”提过,如果你要冲击PB,那么比赛注定不会轻松。看高手们前后程差距小甚至负分段,是因为他们忍受了生理和心理上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

再来横向比较一下两次比赛的上面两个数据,粉色锡马,蓝色汉马。

分段配速横向比较(自制)

如果不是赛前汉马目标就是随性跑的话,光看图表我会给自己打负分:分段配速标准差奇大,这种随心所欲的前半程体力分配就是血崩前奏。但有赖于赛前一周的调整,以及没有太过放纵自己的配速,后半程还在可控范围内。周一上班我就直接通勤跑了12K当做动态恢复,体能情况并不糟糕。那么像锡马一样斤斤计较地耗光体力,是否还能成绩提高一些?大概率是可以的,但我预估,也就是1:00-1:20的水准,依然和现在成绩在同一水平线,意义不大,还会把自己整趴下。

这两次比赛对于冬训另外一个训练项进行了验证:步频。在整个比赛中,基本上都保持在190-194spm,这也是冬训时候刻意训练的目标:配速降低时候不降低步频,而是让步幅降低。

2018汉马步频变化图(strava)

在tempo课里面,明显感觉掉速情况下,维持步幅需要更大体力。当然这个是否我个人特有体会,暂时不得而知。但维持一个稳定、高效的步频,总是好事。

冬训得与失-长距离纠结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感受不到艰苦的训练,是不会提高成绩的。所以我个人对于一切以超慢配速(M+60s以上)为基础的训练法不会选用。但过于大强度的训练,又会让受伤风险陡增,去年因为肌肉拉伤把北马变成养生跑,这种血泪教训让我现在训练也会特别小心,伤病管理下一节会详述。所以去年上马回来后,基于汉森训练法我安排了自己的课表,之前总结过核心思想:

  • 用日常训练模拟马拉松最后阶段,比如在长距离课前不给休息日,甚至前一天还是速度课。
  • 日常长距离不会特别长,26K打住
  • 课程安排多样,轻松跑、速度力量跑、M配速跑(tempo)、分组乳酸阈值跑、长距离;每周轻松跑和强度课交叉进行;
  • 会要求轻松跑不要太轻松。

为什么把长距离这条标粗?因为这条我现在存疑。Fellrnr对于汉森的评测中也多次提到“长距离不够长”可能造成有氧耐力训练不足。长距离的重要性在于让自己日常就体会到比赛中2小时/30K后能量消耗接近顶峰的状态。汉森长距离课前不会休息甚至会安排一定强度的课程,用来模拟最后12K。但就我个人体会,这个距离不够。前一天的训练课如果强度不过,那么长距离课叠加的疲劳感不足;如果前一天强度上足够了,长距离一开始就会感觉腿沉,达不到目标配速。

回看刚刚的图表,会发现我的有氧能力比起之前提升一点,但仍然是半瓶子醋水准:锡马前半1:26:16/后半1:28:42,汉马前半1:26:24/后半1:28:24,后半程掉速超过2分钟!这还是锡马仔细分配体力、汉马没有前半全力情况下,不然掉速会惨不忍睹。这种后程掉速根本还是在于长距离经历不足。

那么为什么汉森还有这么多大佬在用呢?如果你手头有汉森训练法,不妨翻到附录A,那里是精英(Elite)版本的计划,里面足足有6次32K(20mile)的训练!所以观察一些大佬们的训练计划,在汉森的课表基础上,他们会拉长距离到32K-35K,甚至有40K的耐力跑。

所以当时看fellrnr对于训练法对比时候,还奇怪怎么蹦出一个Elite Plan,拿来书一看才知道别有洞天。这就是看书不看完整的后果。不过个人体会是,如果目标sub3,那么按照Advanced级别安排课程即可,26K的长距离会跑得很愉快还有成就感,比赛效果也不会差。如果想更进一步,30K距离的长距离不可少;至于sub245高手们的一天两练,暂时离我比较远,容我忽略。

汉森训练法

作为一个日常铁杆的汉森训练法吹鼓手,我也不得不把这个训练法的另外一个掣肘暴露出来:需要高密度且完成度高的训练课安排。高密度意味着你大概需要每周出勤至少四次:速度力量、tempo、长距离已经三次,再间隔一两次轻松跑,初用此训练法的朋友有跟我反馈恢复不过来——那就减少一些强度,但维持跑步的状态是必须的,安排好的训练课铁打不动,除非天上下刀子。

NO DAYS OFF

实践是针对一天两练的大佬们的

我们学习个心态和精神就好

冬训中我对于课程本身做了一些变化,除了长距离外,每次训练不超过65分钟,包括热身冷身,每次的距离也变化不大,但我的轻松跑不会特别轻松,保持能够谈笑风生快感下最大强度;而其他的强度课,我放弃了间歇,毕竟左臀的旧伤时不常还会提醒我不要作死。间歇换成M+T的长间隔跑,有的时候10+5,有的时候1+1循环(1公里M、1公里T)。这个模式在基础期(wk1-wk4)过后逐渐调整稳定,一周内会有一两次课程强度“舒服地痛苦”(comfortably hard)整个身体状态一直保持“每天愿意训练”的程度。

我比较赞同Jay Hsu大神观点,即训练可不能整体照搬,即使当前能力、目标近似,因为每个人训练承受度、训练效率都不一样,需要拿到一个方法(methodology)之后逐渐试错调整,这也是长达16-18周训练课中基础期四周的意义之一。

训练效果验收

作为期望以目标配速需要跑完全程的比赛毫无疑问是最终验收,在日常的Tempo课中,实际上我会用汉森训练法中“Bread and Butter”来持续验收自己的训练效果。而比赛前则会用一个更长(可能到半马距离)的接近/超过半马强度的tempo进行验收演习。

具体说来就是用马拉松配速,或者更快(-5s)配速尽量稳定跑8-10K,然后5分钟调整跑,保持E配速,接下来再重复刚刚第一段跑步。这样的课程如果能完成,那么全马配速基本稳了。

冬训环境

最后稍微说一下冬训训练环境选择的看法。如果跑者身处东北或者类似环境,零下二三十度的外加大雪的天气,很难让训练规律起来,这时候选择交叉训练或者室内跑实属无奈。15-16年冬训我都是选择的晨跑,至今仍然对两层长袖还被西北风穿透的天气印象深刻,至于半路突然雪附近又没有公交可回家的窘境也遇到过两次。

如果有可能,尽量选择暖和一些时候进行训练,晨跑时候可能低至-10甚至更低体感的气温会让训练难以保持强度,训练效果自然会降低。低温下稍不注意,受伤风险就会增加。

伤病管理

伤病一直是跑者,乃至所有运动爱好者绕不开的猛兽。在iranfar看到一篇文章,作者Joe Uhan是位医师,也是很强悍的越野和超马跑者,能在比赛站台的那类。这篇文章切中了很多要点,我就直接进行总结了,引用格式为文章观点,正文格式则是一些我自己的私货体会。

马拉松、超马和越野跑训练比赛过程中,疼痛不可避免。

在运动疼痛管理范围内,疼痛是个中性词,不正面也不负面。

疼痛只是个信号,还需要更多信息以便采取行动。完全无视信号、以及任何疼痛都如临大敌均不可取。

这也是我和朋友讨论中一直说的,不要惧怕疼痛,伤病(injury)一定疼(pain),但疼不一定是伤病。

作者之后引入了一个轨迹(trajectory)的概念,可以看做伤痛的生存期管理。

寻找疼痛来源:加量、提强度、低效(错误跑姿等)、急性伤病、饮食、不合理比赛策略等。

寻找疼痛的轨迹(trajectory),有些时候疼痛反而是“继续坚持”的引子。疼在何处?之前疼痛程度如何?疼痛如何发展?

短期、随机的疼痛,不管多严重都不是问题。突然出现又消失的剧烈疲劳、疼痛和不适,没有太大危害。

轨迹换句话说就是多个维度上的疼痛发展:疼在何处、疼痛程度。具象化(visualization)后就是一张折线图,用它来评估处理疼痛的策略。但对于短期疼痛的处理我觉得业余跑者还是谨慎为好,因为我们不具备精英选手、职业选手的高效恢复手段和身体机能,出现影响到运动表现的疼痛,个人建议及时终止训练、观察,必要时候请求医生帮助。

放置也是处理方式。但不去分析疼痛的轨迹则等同无作为。什么是有效的疼痛管理?拉长时间轴,更长距离和强度的运动,症状没有恶化;同样的运动,症状减轻了,证明处理方式妥当

何时该真正完全休息?穷尽了所有手段,都无法减轻症状。

很多时候朋友知道我经常跑步跑马拉松,自己在运动中,尤其是跑步中出现了伤痛,会找我寻求帮助。我多数情况下都会说,如果你觉得疼痛比较严重,那么一定第一时间去医院,不一定是运动医学专精的科室,任何你伤痛涉及部位的对应科室都可以——一般人训练中出现的伤病在大夫们看来多数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去找大夫确诊,就是为了排除“是什么大问题”或者“可能发展成大问题”的情况。

去年臀中肌拉伤后,一瘸一拐到医院,我一脸担忧问大夫这是不是骶髂脱位啊。大夫微微一笑,说你名词知道还挺多啊!你这还能立着进来就没大事儿。做了几个确诊动作、拍了片子(其实大夫说不用)后,大夫说静养吧。排除了大伤可能性,我也算松了一口气。对于大多数跑者来说,多少年经验都没有专业医师的意见有效。

夏训计划和目标

冬训总体来说没有太过为难自己,但夏训毫无疑问会是艰苦的。帝都的夏天闷热外加时常来一次的桑拿天不必说,这次我的目标是保持有氧耐力情况下,提升10K能力。现在10K PB是37:34,希望能在夏训过后提升到36:30。这个目标达成,长短间歇不可避。

我对间歇抵触到什么程度,就连这段文字都不想打出来的程度。但我也知道,有氧耐力对于一般跑者而言可提高程度有限,尤其在中长跑能力不太强情况下,有氧耐力所能带来的成绩提高会越来越少。况且有氧耐力一般决定的是成绩下限,那么中长跑能力(速度耐力)一定要达到一定水准,才有可能继续突破,提升自己的上限。课表在这个调整期准备好好规划。

这周末的伦敦马据说会略热,哦对,还有10岁的TNF100北京站,祝参加的跑友们都能顺利、平安、高速完赛。

13,867 Responses to “锡马、汉马、冬训简略复盘,以及伤病管理和接下来注定艰苦的夏训”

  1. Buy RDP说道:

    Thanks for some other great post. Where else may anybody get that kind of information in such an ideal method of writing? I’ve a presentation next week, and I am at the look for such information.

  2. buy indian rdp说道:

    This in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and you’ll need to know this when you constructor your own photo voltaic panel.

  3. RobertRaw说道:

    can i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in australia amoxicillin 500mg over the counter

  4. This is valuable stuff.In my opinion, if all website owners and bloggers developed their content they way you have, the internet will be a lot more useful than ever before.

  5. Georgegip说道:

    clomid order online clomid australia

  6. Stephenloano说道:

    https://prednisoneforsale.store/# buy prednisone 10mg online

  7. Georgegip说道:

    doxycycline for sale over the counter doxycycline cheap australia

  8. Stephenloano说道:

    https://zithromaxforsale.shop/# zithromax coupon

  9. RobertRaw说道:

    doxycycline 50mg tablets doxycycline price uk